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感受丹东

8月1日,来到边境城市丹东。
丹东和朝鲜新义州市仅一江之隔,是国务院1985年最早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
如果说北京是光彩照人的公主,那么丹东就是温婉含蓄的小家碧玉。秀丽沉稳中透露着灵气。近年来,原本比较封闭的丹东已有较大发展。当然,比起南方一些沿海城市的发达程度来显然不行,或者说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出来。
丹东与朝鲜有着由来已久的特殊情谊。新中国建立之初抗美援朝时,中国志愿军从这里出发奔赴朝鲜,和朝鲜人民一道捍卫正义,抗击强权,谱写了国际主义光辉篇章。丹东人民为此付出了很多。至今鸭绿江上仍然保留着当年被美国飞机炸断的钢结构铁路大桥,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车停在江边,可以看到对岸正在玩耍的小孩。游船上的师傅告诉大家,朝鲜的社会生活与中国改革开放前近似。如今虽然有些变化,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大部分东西都要从中国进口。
丹东还是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早一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不止是静静地散步,而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踢毽子或开展滑旱冰、打羽毛球等运动,真让人开了眼界。
8月2日,刘晓东他们在江边文化广场一个大展厅中开始举办综合展览。市里文化界领导及一些专家应邀前往观看。市书协主席路荫潭先生题写了“扶贫助学行万里,崇高精神耀千秋”的对联。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应会长等人也捐献了书画。
到丹东时,行程已近3000公里。一路风风雨雨,世态炎凉。这里就像充满温情的驿站,使紧张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无所不在的的浓郁情谊。
前后没有任何麻烦和不快,接触的人基本都是与人为善,能帮忙就帮。这一点很像老舍先生描述和评价过的泉城济南。尤其让他们难以忘怀的有两件事。
展览活动持续了5天。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的铁路老职工董继勤每天上午和下午都给送来一壶开水。白开水虽然平淡,正好解渴。而老人的心意更像一股温泉暖人心扉,影响着每一位志愿者。
最后一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都觉得老人不会来了。可那个熟悉的身影撑着雨伞,提着暖瓶,还是出现在展厅门口。
面对这位可亲可敬的热心老人,刘晓东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感动。经历过战争硝烟的洗礼与和平年代的风云变幻,至今仍用自己的余热温暖他人。不因善小而不为,春雨润物细无声。这不正是自己最好的榜样吗?
同样在这天下午,市少年宫美术班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拿着一幅装裱好的国画来到展厅,对刘晓东说:“叔叔,我已经第三次来看展了。这幅画是我画的,你们要吗?”
刘晓东打开画轴,原来是一副工笔《牡丹图》。线条尽管透着稚嫩,着色也不够厚重。但构图严谨、画工精细。落款处题着一行小楷“庞小柔画于鸭绿江畔。”显然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他看着这个清秀得有点柔弱的小姑娘问道:“你叫庞小柔?真是画如其人。这么精心画的画为什么要捐呢?”
庞小柔有点害羞地低下头说:“我年纪小,还没有钱帮助别人。如果以后这幅画有人买,卖的钱可以给贫困孩子上学。”
刘晓东看着打开的画。凭经验揣测这至少要画几天时间,裱画也要三四十元。对一个孩子来说,也许是她最珍惜的东西,也许曾给她带来过荣誉。到底应不应该收呢?
他抬起视线,正碰上庞小柔渴求的目光。这目光虽然柔和却很坚定。他知道不收会伤害孩子的爱心。虽然失去这幅画她会失去一些东西,但肯定会有更多的东西来弥补那失去的空缺。她小小的心灵中也会萌发出更多爱的幼苗。
“我收,我们当然要收。”刘晓东仔细地卷起画放到一个塑料袋里,用手扶住庞小柔肩头郑重地说:“叔叔向你保证,我们发现的所有失学儿童都要救助。但这幅画光展就不卖了。它可以告诉人们,丹东有个像你这样富有爱心的孩子。万里行结束后,我要建一座艺术馆。画将永远陈列在那里,教育前往参观的人。”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