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母子重逢

山东莘县张寨乡主卜营村主二小学的失学儿童邱世高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刻骨铭心的一幕。
1992年父亲患肝癌去世后,感到前途无望的母亲要回四川老家。奶奶为了留住所谓邱家的根,把世高兄妹俩锁在小柴屋里。透过门缝,他看到母亲提着包,眼里噙满了泪水,在他和妹妹呼唤声中一步一回头地走了。那年他才6岁。
多少年来,他都会在梦中一次次看到那双熟悉的眼睛,看到那个背影。他很想念那个生他养他又离他而去的母亲,却不知母亲是否也一样想着他和妹妹。
世高8岁那年,接替父母抚养他们兄妹的四叔去四川省阆中找过母亲一次。得知她已有了新的家庭,不能再回山东。
当时那种婚姻,其实就是四川贫困山区为生活所迫,给生活好些的山东农村无钱娶亲的青壮男人“输送”女人做老婆。除一部分带有骗的成分,不少也是随波逐流各得其所。
世高母亲回乡时,四川山区生活与山东农村差距缩小。年仅30多岁的女人有很多理由选择在老家再婚。只是这给本来贫困的邱家釜底抽薪。撇下年老的奶奶,年幼的世高兄妹,跟一直未娶的四叔一起过着艰难的生活。
上小学时,校领导看他家实在困难,便报上去申请救助。1997年他第一次得到刘晓东的捐款。三年级又收到了寄来的文具盒等学习用品。那时他并不认识刘晓东,只是想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这个好心人 。
2000年开春,山东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徐发勇来走访。告诉他刘晓东发起的“希望成真神州万里行”开始了。这次活动不仅帮助穷孩子上学,还要帮他们脱贫致富。了解情况后填写了《失学儿童调查表》。
时隔不久,刘晓东亲自来到他的家乡。给他家提供1500元无息借款发展家庭养牛。还为他和其他失学儿童追回了拖欠4年的救助款。从那开始,他已把这位相当自己伯父的好人当成了亲人。
刘晓东看到四叔供他们兄妹同时上学太吃力。临走时,征得四叔和邱奶奶的同意,把世高带到济南,和自己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在志愿者的辅导下,自学初中课程和电脑、美术,也学做一些办公室的工作和家务活。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成才。
济南有比乡村好很多的生活条件。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母亲的身影还是经常浮现在世高面前。他虽然不清楚母亲现在的样子,可总想着为什么别人有母亲疼爱而自己没有。他想问母亲,为什么丢下他和妹妹不管?也不回来看看他们。想到母亲,世高就感到这社会有太多的不公。他对母亲的思念有一些怨恨。其中的苦处,只有自己知晓。
世高在济南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他表现出来的思母情结刘晓东心知肚明,也很同情。所以在西北行路线设计上把四川阆中作为去旺苍县救助对象赵加香家之前的一个重点,先让他们母子见面。世高当然一拍即合,高高兴兴跟了出来。
他母亲的家在阆中市千佛区大山深处一个叫红瓦村的地方。离开刚铺的柏油公路十几里远。依维柯开到山腰,剩下的路由世高领头边问边走。又爬了两个山坡,才来到一座接近山顶的农家院。
这是处四面回廊中间是天井的木质建筑,地上晒着粮食。走进灶间叫了几声,里面站起一位妇女。这就是世高日思夜想的母亲。
看到比自己高出半头的少年小伙,年轻母亲一时不敢相信是10年未见的亲生儿子。愣了半晌,猛地脱口大叫一声:“世伢子”。双手拉住儿子的胳膊却不知该说什么。
不难看出,世高母亲并非铁石心肠,并非不想孩子。可是这么多年来,她为什么没有尽抚养的义务?她四川家中也不很富裕,后续的男人有个正上高中的女儿。难道是因为贫穷或维护新家庭就让母亲的心都麻木了吗?旁观者找不到准确的答案。
刘晓东跟世高母亲详细说了邱家的状况,提出能否和她共同资助孩子继续上初中。见世高母亲答应了,便让世高留下商量一下有关细节,过几天团聚日子。就带其他人先下山走了。
邱世高再打电话给刘晓东时,西北行已到兰州。他权衡路途,决定带着母亲给他回老家读初中的500块钱先回山东。
初二时这钱用完,母亲的资助中断。他由刘晓东扶持的养牛项目支持继续上完初中。妹妹也初中毕业上了技校。
按照常理,母子亲情是超越人世间任何感情的。无论如何,母亲不能推卸对子女在精神上感情上应尽的责任。
从邱世高母子分离到重逢和再度分离整个过程,刘晓东又一次认识到贫困的可怕,以及对于亲情关系的严重扭曲和疏远。适者生存的定律迫使人们没有感情可以结婚成家,结婚成家可以离婚分家。亲生骨肉只是一定条件下,某一决定某一行为的产物而已。
刘晓东并不想过多责备世高母亲,愿意在自己经济能力还允许的情况下替她尽一点社会责任。虽然这无法代替完整的家庭和母亲的关爱,总是一种弥补。这里要说明的是,成年人的决定和行为一旦产生就有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产生。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将会对下一代造成深远影响甚至损害,并不是生完孩子就完了。
直到万里行结束后的2006年,长大成人的邱世高再次遭遇重大变故。四叔肝癌去世,家中失火烧得一无所有。他除了把不幸消息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刘伯父,还把心中的苦闷写信倾诉给很少给他关爱但却给了他生命的母亲。这足以证明母子之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刘晓东这样的好心人和其他志愿者的关心不可替代的。
世高向母亲倾诉的信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地址。好像不是一时疏忽,他是不指望母亲回信。而造成为儿子担忧的母亲只好把回信寄到了刘晓东这里来。她知道,自己年轻时代的那个家庭已经彻底瓦解。只有这里才知道儿子现在的一切,才能把信转交儿子。

2009年6月2日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