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圆梦新闻 > 正文  
time
……………………………………………………………………………………………………………………………………………………
 
 
 
 
山东大学沂源支教小组支教总结
山东大学 张晓辉 吴剑 袁凯  

      2006年的8月9日,我们一行三人(吴剑、袁凯和我)来到了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一个小山村——桑家楼村,开始了我们为期两周的支农支教活动。

       桑家楼村隶属于淄博市沂源县,虽然沂源县这几年发展很快,县城建设得还不错,但是桑家楼村地理位置偏僻,且位于群山之中的半山腰上,交通甚为不便。周围的自然条件也比较恶劣,石山林立,土壤稀少,还经常发生干旱,所以村里人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这里的人以外出打工和种植花椒作为收入。我们就住在其中的一个农户家,是刘晓东老师资助的一位学生——宋以强家

       因为是个人组织自愿参加的支教活动,所以活动中的一切问题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到达山村后,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支教的学生在哪里?在哪里上课?宋家阿姨已经帮我们联系了一些学生,但看到阿姨家只有两家低矮的瓦房后,又开始为我们的“教室”发愁。后来,我们想到村委会的那间宽敞的大房子,于是便摸着漆黑的山路赶到了村长家,说明了情况之后,村长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还在大喇叭上广播了我们到来的消息,希望村里的小孩都来学习。这样我们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心里舒了一口气的同时,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我们又开始为以后的教学效果担忧了。

       出乎我们的意料,第二天来学习的孩子为数不少,而且十分懂事,爱学习。在经过短时间的接触后,我们便很快熟悉了,教学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年纪,所以我们就做了简单的分工,我负责初一的学生,吴剑负责的事初二的,而袁凯则带了一批四五年级的孩子,大概有十几个人吧,后来还从邻村“慕名”赶来了五个初二的学生,将吴剑累得够呛。

       一群人挤在一个屋子里趴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起学习,难免会互相影响,但互相讨论起来也是热闹非凡。我们一天共上五节课(每节课1小时),上午三节,下午两节。语文、数学、英语轮着教。刚开始的时候还担心孩子们会累,结果最先撑不住的反而是我们,上完一天的课后,口干舌燥,四肢无力。孩子们却一个个吵着要增加课时,被我们以各种“科学的”理由拒绝了,只答应他们提早给打开“教室”的门让他们自己进去自习。课余的时间我们一起玩游戏,打乒乓球,没过多久,我们便和各自的学生建立了比较深的感情。学生宋雯雯的妈妈两次到我们上课的地方请我们回家吃饭,有酒有肉的招待,让我们很是感动又过意不去。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都想把我们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教给他们,同时也顺带着介绍了一些山外面的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大山。因为我们也清楚,短短的两周时间不可能教会他们很多的知识,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也许有一天,在适合的条件下,它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然,除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需要解决外,还有很多生活上的一些问题需要克服。例如:睡觉的时候跳骚,小虫在身上乱爬;厕所就是羊圈;要在院子里洗澡;很多时候要自己生火做饭等等。好在我们也都不是娇生惯养的,再加上宋家阿姨细心、用心的照顾,还因为我们吃不惯煎饼,便每天给我们买他们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馒头,所以我们饮食上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很顺利的结束了我们的活动。临走的时候,我们与学生们、几位邻居阿姨依依惜别,约定好以后有时间再来看他们,然后带着山里人的关心和深情厚意踏上了归途……

       我们的支教结束了,可是这一段的经历确实久久难以忘怀。我们称之为一段精神净化之旅一点也不过分。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山里人以那种特有的质朴、善良和勤劳,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堂课。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收获也许比付出的更多。

2006年9月1日  编